镊子在指尖轻捻着,游走于残损的古籍书页,纸屑被层层揭起。修复师王斌坐在红色漆木工作台前,一边轻轻拨弄着桌案上泛黄的纸页,一边用毛笔蘸上浆糊,粘补书页上的缺损部分……从事古籍修复的10多年里,王斌用双手小心翼翼地复原出一本本古籍残卷中的文明记忆。

53岁的王斌是辽宁省图书馆的一名古籍修复师。虽然古籍修复工作鲜有人关注,但在王斌眼里,古籍是延续中华文明的珍贵文献,修复古籍就是让千百年积淀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传承。
古籍藏书是辽宁省图书馆馆藏的一大特色。辽宁省图书馆拥有古籍文献61万册,其中善本12万册,包括蒲松龄手稿《聊斋志异》、宋刻本《抱朴子内篇》等珍本、孤本。
然而,许多古籍经过长期的流传,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如脆化、霉变等“病态”现象。古籍修复师的工作就是让这些“生病”的古籍“康复”。
2009年,从小就对传统历史文化感兴趣的王斌主动申请,从辽宁省图书馆的其他部门转到古籍保护中心,加入到图书馆的古籍修复队伍中。
得益于国家对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视,修复师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古籍修复。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练,再到能够独自修复一本古籍,王斌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古籍修复容不得任何失误。每一道工序都要小心翼翼、屏息凝神。”王斌说,每拿到一本古籍,修复师首先要查看并记录破损情况,同时制定修复方案,再根据方案对古籍进行清洗、配纸、修补、锤平、修剪、压实、装订……整个过程前后有几十道繁琐工序。
王斌清晰地记得,在修复清乾隆年间《御制盛京赋》时,为清除书页上因受潮没及时修复的铁锈斑点,她几乎用尽了所有办法。“那段时间我经常睡不着觉,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一直反复试验,最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让书上的斑点变浅甚至消失。”
每一次修复,都是对古籍历史的一次深入探索。王斌通过自己的双手,让那些因岁月磨损的古籍重焕新生,让那些被遗忘的历史再次被人们记起。工作至今,在她的巧手慢工之下,几百册古籍得以重现芳华。
“古籍修复是件苦活、细活、安静的活,它和传统手工艺一样,有着失传的隐忧。”王斌说,庆幸的是,和过去相比,眼下古籍修复无论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有了飞跃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古籍修复的队伍。
自2007年我国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像王斌这样的修复师已从不足百人增至数千人。2014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辽宁传习所”在辽宁省图书馆挂牌成立。在传习所老师的带领下,辽宁省图书馆建立起一支业务精深、老中青结合的修复人才梯队。
最近,王斌正带着去年刚加入辽宁省图书馆修复团队的“95后”修复师李明一在修复一本《大唐纪功颂》。王斌还经常前往鲁迅美术学院,为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学生授课。“只有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古籍、爱上古籍,才能让古老的中国文化充满生命力。”王斌说。
记者:赵洪南编辑:白纯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指尖办政务“长三角交政通”服务登陆交通银行APP
“你知道附近哪里有充电桩吗?”“您在我们手机银行APP上就可以查...
“电子竞技指导员”赋能电竞服务业创造就业新角色
5月21日,2023年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总决赛,上千万电竞粉丝关...
这是一个蹦跶着讲和听的故事会丨21读书汇·亲子悦
5月27日下午,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21读书汇·亲子...
重磅!兆驰晶显与诺瓦星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5月29日,全球Mini/MicroLED显示新标杆企...
精检细修确保暑运安全
为确保雷雨天气及繁忙暑运铁路行车安全,电气化局运管公司上海维管处...
科技点亮童年安全相伴成长弘扬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宿迁分公司积极践行央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