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连港珠澳,虹起伶仃洋。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香港接线及香港口岸,珠海、澳门接线和珠海澳门口岸,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历经6年筹备、9年建设,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全程参与大桥建设、运营、管理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兼副总工程师王彦林介绍,作为连接三地的桥岛隧跨海集群工程,筹备阶段在港珠澳大桥中央专责小组的指导下,经粤港澳三地政府商议,技术指标本着“就高不就低”原则,港珠澳大桥采用了120年设计使用寿命。
“围绕这个120年,项目团队反复论证,提前做好5个专用标准——设计标准、施工规范标准、质量验收标准、运营维护标准和费用标准,然后逐步细化完善。”王彦林说。在前期策划和准备阶段,项目团队编制了涉及150多个课题的科研规划纲要,从钢箱梁、承台墩身到沉管隧道、人工岛,从“海底穿针”到“巨龙飞架”,大桥工程最终被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设计施工方案。经过科研论证,团队几乎在试验中预先建设了一座港珠澳大桥,为这项世纪工程擘画了底稿。
在王彦林看来,创新是港珠澳大桥的灵魂,从前期项目的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创新理念贯穿始终。建设者们坚持以标准化引领技术创新,在建设过程中开展了300多项协同攻关、集成应用的课题研究,形成了海上人工岛、深埋沉管隧道、装配桥梁、120年耐久性、跨境工程建设运营等五大创新技术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形成了适应大桥建设需要的专用技术标准体系。
“作为国家工程、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创下多项世界之最,突破了多项世界级难题,在管理机制上开创了‘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方‘协同决策、协调发展、协商解决’的决策体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营运发展部部长张鸣功介绍,大桥建设规模大、要求高、工期紧,倒逼团队聚焦前沿技术开展研发攻关。在大桥建设中形成的新科技、新方法和新标准,既助力建成了港珠澳大桥这项精品工程,又推动了相关行业的进步。比如在钢箱梁制造领域,港珠澳大桥建设实现了钢箱梁从传统的手工或半自动焊接迈向自动化焊接的飞跃,相关施工单位依托新技术建成了钢箱梁智能制造基地,如今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获得订单。
今年6月,“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曾经的建设群英“重整行装再出发”,在“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经珠港飞”“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等新议题中再显身手,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竞争力、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再谱华章。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指尖办政务“长三角交政通”服务登陆交通银行APP
“你知道附近哪里有充电桩吗?”“您在我们手机银行APP上就可以查...
“电子竞技指导员”赋能电竞服务业创造就业新角色
5月21日,2023年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总决赛,上千万电竞粉丝关...
这是一个蹦跶着讲和听的故事会丨21读书汇·亲子悦
5月27日下午,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21读书汇·亲子...
重磅!兆驰晶显与诺瓦星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5月29日,全球Mini/MicroLED显示新标杆企...
精检细修确保暑运安全
为确保雷雨天气及繁忙暑运铁路行车安全,电气化局运管公司上海维管处...
科技点亮童年安全相伴成长弘扬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宿迁分公司积极践行央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