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不靠桑叶,而是使用饲料,可实现全年多批次养蚕,建立集约化、工厂化的现代养蚕新模式。”近日,在湖北省南漳县开展科技服务的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于翠介绍说,目前在该县开展的“人工饲料育蚕”实验,为湖北省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型提供示范。
南漳县地处鄂西北,桑蚕产业历史悠久。目前,该县桑树种植面积约5万亩,形成了由3600多种植户、7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主体、1个农旅融合工业化企业组成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但传统蚕桑生产呈现劳动、土地密集型特征,至今仍以传统小农家庭模式为主,生产经营规模较小,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020年,国家六部委印发《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培育推广饲料工厂化养蚕模式,推进蚕桑生产产业化、集约化。为推动当地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南漳县科经局积极联系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将全省唯一“人工饲料育蚕”试验放在南漳县天都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
从吃桑叶到吃饲料,看似简单,但其中的技术含金量很高。笔者在现场看到,一排排黄色饲养盘中,白白胖胖的蚕宝宝“躺在”桑叶和糊状人工饲料上进食。
“这些吃饲料的蚕,三天喂一次,比起过去的一天喂三次,可要省事多了,再过几天就能结茧了。”合作社负责人陶双宝表示,饲养这些家蚕所用的人工饲料中,桑叶仅占20%,其他包括玉米粉、复合维生素等,可为不同龄期的家蚕提供健康生长所需的几十种微量元素。
于翠介绍,这项创新技术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包括小蚕的饲料适应性、成活率、生长环境控制,以及大蚕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核心环节。在南漳县进行的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为下一步完善人工饲料饲育标准和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这种饲养方式的革新,正推动整个蚕桑产业的技术升级。传统养蚕一年只能养三季,通过“人工饲料育蚕”,既能大大降低对桑田的依赖,又能减少人工投入,还能突破季节限制,实现“全年养蚕”。
当天,湖北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与蚕桑产业链企业就深化科技研发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了以企业为依托,组建“人工饲料育蚕”生产技术研发中心的合作共识,建立相关的人工饲料饲育标准和技术体系,为蚕桑生产的工厂化、现代化与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指尖办政务“长三角交政通”服务登陆交通银行APP
“你知道附近哪里有充电桩吗?”“您在我们手机银行APP上就可以查...
“电子竞技指导员”赋能电竞服务业创造就业新角色
5月21日,2023年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总决赛,上千万电竞粉丝关...
这是一个蹦跶着讲和听的故事会丨21读书汇·亲子悦
5月27日下午,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21读书汇·亲子...
重磅!兆驰晶显与诺瓦星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5月29日,全球Mini/MicroLED显示新标杆企...
精检细修确保暑运安全
为确保雷雨天气及繁忙暑运铁路行车安全,电气化局运管公司上海维管处...
科技点亮童年安全相伴成长弘扬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宿迁分公司积极践行央企责任...